2024-06-17
基层干部直接对接群众,基层腐败直接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对基层腐败分子“全面宣战”,已经刻不容迟!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蝇贪”。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指出,要“坚决整治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蝇贪’,着力消除基层消极腐败现象”。
在黑龙江,多项微腐败整治开始启动,斩断伸向群众利益的“黑手”。基层腐败问题,犹如附骨之疽,尽管近年来查处力度空前,但仍未能彻底根除。2019年那触目惊心的数据——全国查处基层腐败案件13.2万件,处理腐败分子17.5万人,时刻警示着我们形势的严峻性。一些基层干部利用手中权力,中饱私囊,雁过拔毛,严重损害了群众的利益,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必须采取更严厉的措施,加大打击力度,让腐败分子无处遁形。
黑恶势力,如同社会的毒瘤,他们横行乡里,欺压百姓,称王称霸。自 2018年以来,虽然全国累计打掉涉黑组织1238个、涉恶团伙 1.1 万余个,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在一些地方,黑恶势力依然存在,他们与个别腐败分子勾结,危害一方安宁。这些“土皇帝”必须被铲除,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基层组织不力,是党的建设中的一块短板。在某些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滞后,核心作用发挥不充分,导致政策落实不到位,群众诉求得不到及时解决。此次暗访是强化基层党建的契机,要让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强堡垒。
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本。从腐败发生的机理来看,一个人产生腐败行为,一般有三个条件:掌握稀缺资源、有腐败机会、存在腐败动机。基层干部腐败也是多因所致,既有自我失守的主观因素,也有制度体制机制不健全的客观因素,还有不良外部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归根到底,人的主观因素是走向腐败的根本原因。
权力关失守容易丧失公心。缺乏对权力的敬畏感,是年轻干部走向贪腐的共性问题。有的抱着“当官发财”的错误观念,一旦手握权力,就急于变现谋利;有的仕途发展顺利,一朝身居“高位”就开始享受“众星捧月”的优越感,自我膨胀、迷失方向,在金钱诱惑面前陷入泥潭;有的把公共权力私有化、家族化,变成个人或家族的“聚宝盆”。
群众期盼已久,党中央决心已定,2024年这场全面的基层暗访整治行动即将打响。这是中央整顿吏治、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也是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有力抓手。背后体现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和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定决心。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问题整治,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环。在行动中,要对贪腐分子形成持续震慑,不管是“大老虎”还是“小苍蝇”,都将无处遁形。要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坚决打击腐败,维护公平正义。
忙活这么多,就是要让群众感受到纪检监察就在身边,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成效怎么样,群众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