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春节假期取消调休,将法定假期再增加3至5天,9天长假要来了?

2025-03-06

春节假期延长至9天,取消调休——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的最新建议,在2025年两会前夕引爆全网,被网友笑称为“最懂打工人的建议”。   


建议核心:让假期回归纯粹,告别“拆东补西”


赵皖平指出,自2025年起,春节法定假期已从3天增至4天,通过调休实现“除夕至初七”的8天长假。但他认为仍有优化空间:取消调休,将法定假期再增加3至5天,使春节假期可延长至9天。 

  

为何取消调休?调休导致节前节后“连上7天班”,打乱工作节奏,加剧疲惫感。网友吐槽:“调休像借钱,总要还利息”。   


为何延长假期?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时刻,但短暂假期让远途者“刚到家又返程”。赵皖平强调:“千里奔袭,炕还没睡热乎就该走了”。   


网友力挺:幸福感比天数更重要


提议一出,社交媒体瞬间沸腾:  

支持派:“取消调休才是真福利! 不用再忍受‘假后连班’的折磨”;  

文化派:“9天假期能重拾年味,舞龙舞狮、祭祖守岁不再仓促”;  

现实派:“打工人回趟老家,路上就耗两天,9天才够用! ”。   


甚至有网友喊话:“请赵代表连任!这才是为民发声!”  

 

可行性分析:长假真会影响经济吗?


反对声认为“长假拖累经济”,但事实恰好相反:  

1. 消费拉动:延长假期可刺激旅游、餐饮、文化消费。例如,四川省人大代表刘洪指出,9天假期能促进文旅收入增长。   

2. 工作效率:春节本就是传统淡季,多数行业停工,延长假期对生产影响有限。   

3. 国际对比:韩国、越南等邻国的春节假期均长达7-9天,且未因此削弱经济活力。   


更深层的文化意义:让年味不再“变味”


赵皖平多次强调,春节是中华文化的“根”。 但当下,赶路、调休、疲惫冲淡了年味:  


传统仪式流失:写春联、祭祖等活动因时间紧张被简化;  

情感纽带弱化:家人团聚沦为“打卡式见面”。   

延长假期,正是为了重塑中华传统文化认同,让“团圆”不再仓促。   


未来展望:春节假期的“现代化升级”


赵皖平的提案并非孤立。近年来,代表委员们持续呼吁节假日改革:  

增设年假:代表冯涛建议“工龄满30年享20天年假”,缓解长假需求;  

优化调休:多地试点弹性休假,如“隔周三休”;  

丰富庆典:松绑烟花爆竹限制,设立集中燃放点,让春节“有声有色”。   


结语:长假不是“躺平”,而是对生活的尊重


当赵皖平说“春节是中国人抹不去的心结”时,他道出了亿万民众的心声。取消调休、延长假期,不仅关乎休息权,更是对传统文化和家庭价值的守护。您怎么看?欢迎评论区见!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