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再发提醒:公务员下班后聚餐吃饭,参与这4类饭局将被严肃处理!

2025-06-10

“下班了跟朋友吃个饭,怎么了?又不是上班时间!”

不少公职人员抱着这种心态,一头扎进饭局里。

可中纪委最近再次划了红线,告诉大家:

有些饭,真吃不得!

不管你是下班还是节假日,只要涉及这4种情况,就可能被问责、处分,甚至丢了职位!

这不是说说而已,多地已经查出不少典型案例,饭桌上的“翻车现场”,个个都值得警醒。

第1种:别人请你吃饭,可你有权管他事

有位煤矿监察局的副局长,春节回老家探亲,顺便接受了几个煤矿老板的饭局邀请,吃了、喝了,还唱了个K。

本以为只是“老乡叙旧”,结果被认定为“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直接被处分。

中纪委明确:只要你跟请客的人存在“上下级”“监管与被监管”的关系,即使你觉得不碍事,纪律也不容许。

不是你说“没影响”就算没事,而是看你有没有管他、批他、审他、放他权的可能。

第2种:吃饭的钱从单位报销,哪怕就几百块,也不行!

有个省级银行行长,借着“工作交流”之名,在温泉酒店大吃一顿,7个人,账单全让银行买单。

关键是请的人是自己党校同学,刚好又当了银监局副局长,这顿饭花得“不仅贵,还很敏感”。

纪律说得很清楚:只要是用公款搞私人吃喝,不管花多少,就是违纪!

有些单位会动脑筋“包装报销”:会议费、培训费、接待函……但现在查得越来越细,“一函多餐”这类手段根本藏不住。


第3种:一顿接待饭,超了标准、也超了人

工商局副局长带队调研,结果接待时吃了一顿人均三百多的饭,还带了6个人陪同。

省里的标准是150元/人,还规定陪餐最多3人。结果他一口气超了一半。

事情被举报后,这位副局长也受了处分。

新规已经删掉“公务”两个字了,也就是说,不管是公务接待,还是外事、商务活动,只要是单位买单的饭,就要守规矩!

超人、超标、上高档餐厅、点茅台鱼翅鲍鱼,都得追责。

第4种:躲进私人会所吃喝,被查的可能更大!

有个地税局局长,在春节期间多次到某老板“会员制会所”赴宴,喝洋酒、抽雪茄,那排场堪比富豪局。

最后被纪委点名通报,处理很重。

现在纪律规定:“私人会所”不光是五星级酒店、封闭俱乐部,还有很多“隐形饭局”:比如只做熟客的“家宴”、藏在写字楼里的“一桌餐”,甚至“农家乐+高消费”也列入其中。

这些地方越隐蔽,越危险,因为往往隐藏着“关系交换”、“利益交易”。

一顿饭,背后藏着多少“局”?

你以为是普通聚餐,别人可能是精心布置的“请托”。

你以为是朋友聚旧,人家也许是想让你“走个门子”。

看似平常的举杯碰盏,背后可能牵出权钱交易、人情债务。

中纪委早就说过:饭局腐败,是“四风”的重灾区,从吃喝开始,很多人一步步滑向深渊。

拿着公职饭碗,就别在饭桌上翻车


现在的纪律红线越来越细、越画越实,不给人钻空子的机会。

八项规定不是一阵风,而是常态铁律;不是“文件贴墙上”,而是天天有人在盯。

哪怕你觉得只是“小节”,也可能因为一顿饭,付出前途、名誉甚至自由的代价。

饭桌不是安全区,公务员,真不能想吃就吃。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