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2
近日,安徽蚌埠一地被曝水污染,村民用来测水质的玉米苗被连夜拔掉的新闻,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
2025年6月,安徽蚌埠市淮上区沫河口镇被曝河沟水污染,导致上万亩水稻因缺水无法种植。
6月7日,网友“渔猎齐哥”与农户在沫河口镇高王家村西南侧玉米地进行对比实验,用疑似污染水与干净水分别浇灌玉米苗。
两天后,被污染水浇灌的玉米苗枯黄,而未浇灌的玉米苗长势正常。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
6月10日凌晨,实验田的玉米苗被全部拔光,田主称不知何人所为。
村民报警后,沫河口派出所介入调查,但现场无监控,案件尚无进展。
事件引发公众对水污染真相的质疑,有网友认为“拔苗”行为试图掩盖污染证据。
6月8日,蚌埠市及淮上区联合工作组通报称,生态环境监测部门检测显示,水质pH值、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指标符合农灌标准,但部分点位全盐量、氯化物超标,可能与园区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及高温干旱导致水体浓缩有关。
此前,沫河口工业园因污水处理问题多次被环保督察通报,2024年启动综合管廊建设等整改,但此次事件暴露整改效果仍需检验。
三刀认为,当村民用玉米苗测水质的视频在网上传开,当实验田的青苗转眼被拔得精光,老百姓似乎已经明白:某些地方的环保操作,比川剧变脸还绝,比魔术大师还能变。
先说这波“民间环保实验”,简直是年度最扎心的行为艺术。
网友“渔猎齐哥”跟农户整了块玉米地,一边浇疑似污染水,一边浇干净水,结果被污染的苗两天就枯黄得跟霜打的茄子似的,这哪儿是玉米苗,分明就是环保的照妖镜。
令人震惊的是,6月10号凌晨,整片实验田被“偷”得光秃秃,跟被蝗虫洗劫过似的。
即便报了警,警方仍说没监控,合着现在破案全靠监控,没监控就当事儿没发生?这逻辑也真的是让人不敢苟同。
再看官方通报,那才叫“语言艺术大师”附体。
开始说“pH值、化学需氧量合格”,转头又来句“全盐量、氯化物超标”,更绝的是把超标原因甩给“高温干旱”,感情老天爷成了背锅侠?
有网友吐槽:“高温能把河水熬成盐水,咋不说是外星人撒了把盐?”
还有那“调水、赔保险”的操作,咋看咋像“孩子发烧不治病,光给退烧药”,全是一些治标不治本的操作。
当然,更深层的信任危机,源于工业化进程中农民话语权的缺失。
有老人回忆,“这些年沟里的水颜色总不太对,只是以前没人敢较真”,这种集体沉默的背后,是农民对权力与资本的天然畏惧。
其实也很好理解,当企业排污可能带来就业机会,当地方倾向于维护“投资环境”,个体农户的声音往往显得螳臂当车。
说到这里,我们不禁感慨:“在资本的游戏中,弱者连出牌的资格都没有。”
在这场博弈中,最令人动容的是村民们朴素的坚持。
他们用玉米苗实验捍卫知情权,用报警行动追求真相,用社交媒体传播诉求,这种“蚂蚁撼大象”的勇气,恰似黑暗中的萤火,照亮着生态正义的前路。
常言道:“多行不义必自毙”,蚌埠这事儿发酵成这样,怕是瞒不住了。
与其想着怎么拔苗,不如踏踏实实查污染源,不要以为拔了玉米苗就能掩盖真相,毕竟,河水还在那儿臭着,老百姓的眼睛也还在盯着。
我们相信,这场生态与资本的较量,既是对地方治理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全社会环保意识的唤醒。
文章最后,希望相关部门能查明真相并彻底解决水污染问题。
希望你们也不要忘记:
在皖北平原的烈日下,还有无数农民在守护着我们的粮食安全,守护着这片土地最本真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