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7
主动,是对组织的基本尊重。
某市一名中层干部,被组织问及其配偶是否经商,他坚定答:“没有”。
两个月后,审计组在一个涉公业务往来名单中,发现了他配偶的公司抬头,还是实际控制人。
被定性为隐瞒不报,还被认定为对抗组织审查。
干部回应时还振振有词:“我又没签字、没插手,她自己开的,跟我工作无关。”
纪委只问一句:你为什么当初不说?
组织看来,不报,视同故意隐瞒,从重处理。
作 者 | 半杯 来 源 | 半杯
01
该说不说,也是一种违纪
近年来不少案例都说明:不只有说了假话才叫违纪,关键时点沉默不语同样严重。
某地财政系统干部,在巡视期间隐瞒其直系亲属参与中标项目,被认定为规避性隐瞒,按对抗组织处理;
某单位党组织换届,候选人隐瞒曾受过组织处理经历,后经举报核实,被取消任职资格。
实践中,组织考察的不只有事实本身,还有你面对组织时的态度、认知和边界感。
为什么组织现在越来越重视“主动汇报”?
这是辨别干部是否忠诚老实的标尺。
《纪律处分条例》第73条、《公务员处分条例》,均有规定:
“对组织应当说明而未说明的,视为隐瞒不报,情节严重的,从重处理。”
特别强调的是,组织认为你该说明才是标准,不是你个人判断,觉得有没有必要。
你以为不重要的信息,可能是组织评估你政治表现的核心指标。
现在干部个人事项报告、三重一大自查、一岗双责反馈,
这些场合中的沉默、模糊、不清晰,都可能成为将来的证据链一环。
这类问题不是主动漏报,是明知该报而故意选择不报,纪委已有判断框架。
以下5类行为,一旦查出,基本都会认定为故意隐瞒。
① 配偶、子女经商办企,且与本单位业务存在交集,却从未报备。
② 在组织谈话、函询时避重就轻,只挑无关痛痒的细节说。
③ 违规出入境未报备,或假借公事掩盖私事出行路径。
④ 岗位轮换前明知存在纪律风险,却故意不提历史情况。
⑤ 参与婚丧嫁娶操办、接受礼金,却只上报公开环节,隐藏私下操作。
有些干部内心的真实想法是:“只要组织没问,就不算我的问题。”
你不主动,就是有问题。你越遮掩,说明越有鬼。
沉默不是金,对组织沉默,就是风险。
不要以为能糊弄过去一时,就能安稳一世。
被处分的干部里,有不少并非因为经济问题,而是被认定刻意隐瞒、回避组织监督。
真正安全的方式是:主动、及时、全面、真实地说清楚。
面对组织,讲一半、藏一半,迟早要补上整张处分单。
该你说的,请一次说全、说尽、说透。
这是纪律底线,也是你职业命运的保护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