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这6个工作习惯,被列入形式主义和官僚作风双清单,将严打!

2025-07-07

“小王,赶紧把这份文件打印10份,不同部门各送一份!”

  “李姐,上级要求下班前把表格填好,可这数据根本来不及收集啊...”

  “张主任,这个月已经迎接了3次检查,还要准备第4次...”

  早上八点,某乡镇办公室,王主任的电脑已经打开五个窗口:两个政务APP等待打卡签到,三个工作群闪烁不停,一份下午会议通知待打印,还有一份要求中午前报送的报表——而这只是他一天工作的开始。

  “文山会海、过度留痕、层层甩锅……”他苦笑着对同事说,“这些活儿啥时候才是个头啊?”,这些场景是否似曾相识?不过变化已经悄然发生。最近,一份由官方发布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正负面清单明确划出了红线,其中6种公务员工作习惯被列入重点整治范围,一场严查风暴正在路上。

一、“文山会海”瞎折腾,实事没一件

图片

  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的做法首当其冲,重留痕轻实效,文件堆成山,实事没一件。

      典型表现:开会必拍照,发个定位就当“落实”;工作总结写得比砖头厚,实际问题一个没解决;上级检查只看台账,群众真实评价却无人问津。文件没少发,会议没少开,结果群众利益成了牺牲品!

      整治重点:中央明确要求“减少留痕要求,杜绝‘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工作干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

二、层层加码,基层苦不堪言

图片

      典型表现:上级定目标“层层拔高”,基层被迫“数字造假”;检查考核名目繁多,同一件事反复填表;为应付督查,临时编造材料、搞“盆景工程”。手机装十几个政务APP,每天打卡签到、积分排名、强制点赞转发……这些“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既浪费资源,又寒了民心。

      整治重点:中央已明确“禁止随意提高考核指标”,2025年起,各地将推行“清单式管理”,任务目标必须“接地气”!不得随意以落实属地管理等名义将工作任务和责任转嫁基层。

三、调研走过场,听不到真话

图片

      典型表现:调研只去示范点,避开问题村;提前安排“群众演员”,汇报材料照本宣科;调研报告照抄往年,问题年年一个样。如某市领导调研乡村振兴,全程走“剧本路线”,村民被要求反复背诵“幸福生活感言”,最终调研报告漏洞百出。

      整治重点:中央纪委要求“调研必须随机暗访”,2025年将严查“盆景式调研”,鼓励干部“脱鞋下田,直奔现场”。

四、推诿扯皮式办公,群众急得跳脚

图片

      典型表现:遇到难题就甩锅:“不归我们管”;群众办事被要求“找XX部门签字”,结果对方又说“材料不全”;网上投诉石沉大海,线下投诉推来推去。如驻马店市人社局因工伤认定敷衍了事,导致企业多付180万保险金,4名干部被追责。

      整治重点:多地已推行“首问负责制”,谁接待、谁牵头、谁负责到底!推诿扯皮者,一律问责!


五、数据造假,糊弄上级

图片

      典型表现:经济数据“注水”,GDP虚高;脱贫人口“被就业”,危房改造“纸面验收”;考核排名靠“编故事”,实际成效靠“吹牛皮”。如烟台某县申报90亿项目,两年仅投入500万,场地平整都没完成,暴露出严重的“数据泡沫”。

      整治重点:中央已建立“大数据比对”机制,虚假数据将无所遁形!

六、“在岗不履职”混日子

图片

  上班时间玩游戏、炒股、网购、看视频等行为是重点整治对象。负面清单虽未直接提及,但各地实践早已将其纳入严打范围。湖南152起公务员违规案例中,上班时间玩电脑的竟占136起。

  温州曾一次性曝光55名公务员上班时间聊微信、QQ、玩电脑游戏。湖南湘乡市农机局副局长刘亦男因工作时间玩电脑纸牌游戏被免职。南京市政府更早发布了“五个严禁”,明确禁止工作时间打牌、下棋、上网聊天。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消耗基层干劲的“黑洞”。当干部们被各种APP、报表、检查压得喘不过气,哪还有精力服务群众?

  双清单的出台划清了行为红线,也为基层减负指明了方向。整治的目的不是束缚干部手脚,而是解开不必要的束缚,让大家把时间和精力真正用在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人民群众上。

  那把悬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头顶的利剑要保持“锋利”。当浙江的“日志式”管理覆盖全省,当甘肃的政务APP清理延伸到每个乡镇,当重庆的表格整合经验推广到全国,这场变革才刚刚开始。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整治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正如新蔡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所言:“必须久久为功,既打持久战,又打攻坚战”。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