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这5种工作习惯,被列入“形式主义、官僚作风”双清单!全系统严打!

2025-07-08

旧的容忍边界,被推倒了。

一场风暴,已经扫到了办公室的案头。

中央审议《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工作条例》,点名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官宣一出,多个系统已同步启动内部排查,动的不是某一个人,是一整套体制运行方式。

高压态势下,还在沿用旧习惯的人,真的危险了。



01
不做事的人,最危险

上图为有关通报案例

原创/许二野:身在局中,眼里有风

形式主义不是年年讲、年年查吗?今日有何不同?

信号出现在中央政会议通稿里的那句:“要深入调查研究,提升决策议事质效,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工作务求实效。”

这是从顶层设计,直接推动全系统作风改造,未来的重点不是造势,

是谁真正干事,谁就在位子上。谁搞花架子,就要出局

多地纪委已同步释放信号,公务员的日常习惯,将成为纪律监督的新落点。


只要被认定为搞官僚作风,就会被处理,处分结果过程可溯、习惯可判。

越是大单子里小动作、越是权力末梢的形式主义,越容易在新一轮审查中被放大、被穿透、被问责。



02
只做样子的人,最先出列

官僚作风,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清单已定,全系统启动排查。

① 把开会当落实、用发文代替执行

一天两个会,一周三份总结。为了开会开得有力度,

领导讲话必须登上内刊,精神传达不过夜成为KPI,工作进展反倒没人问

最新纪律通报指出:凡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实际不作为的,属典型形式主义。

② 不调研、不下沉,喜欢拍脑袋决策

政策发下来,全系统都得执行,偏偏没人问基层到底能不能落地。

调研成了走场子、问卷流于表面,最后落地结果领导满意,但群众无感。

《纪律处分条例》已列明,脱离实际、搞“一刀切”部署,属于官僚主义行为

③ 留痕当实绩,过度打卡、过度截图

为了应付检查,办公室打印机24小时不休,APP打卡、群里截图、纸质台账一样不能少,甚至有人下班专门回办公室补拍记录。

这些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没帮上工作,反而成为干部的负担,中央已经点名要整治。

④ 只想露脸不想担责,只求出彩不求实效

某单位曾因大型汇报材料包装不够亮眼被批,随后主责人员要求,每一份材料都加入领导金句、

统一视觉模板、美编PPT封面,干实事的比不过做PPT的,氛围一夜变了味。

表面文章太多,实际落实太少,是此次重点纠治方向。

⑤ 层层加码压实责任,把任务变成负担

从市里传任务到区里,任务多了两页纸。从区里传到街道,时限少了三天。

到基层时内容翻倍,还得签责任书、上墙公示、建立专项台账

被通报的某县城,就因任务拔高指标、层层压缩,导致基层数据造假、任务虚报,牵涉多名干部受处分。



03
组织留的,是能破局的人

组织关注的,是你做得有没有用,有没有为下级减负,为结果负责,为群众解题。

判断一个干部值不值得提拔,看的是“有没有解法”。

讲落实,但事没落地

讲服从,但只执行不负责

讲忠诚,但缺结果、无担当……

这些行为本身,必然拉低你的组织价值。值得留下的人,是推动系统向前的人

留给公务员的选择题,只剩两个字:转变。

今天不改变,明天就可能被改变。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