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纠治“应办理而不办理”等问题!中央政法委书记提要求

2025-07-09

中央信访工作联席会议部署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

 7 日,一场关乎民生与社会稳定的重要会议 —— 中央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全体会议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陈文清出席会议,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吴政隆主持会议,会议围绕信访工作法治化这一核心议题展开全面部署,为新时代信访工作指明方向。

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回顾历史,1995 年,国务院颁布《信访条例》,这是我国第一次以行政法规的方式对信访工作作出专门规范,标志着信访工作开始走向制度化轨道。随着时代发展,2005 年,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信访条例》进行修订。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瞻远瞩,坚持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

2020 年,党中央明确将制定信访工作条例列入党内法规制定计划,作为补短板、强弱项、填空白的重要制度安排。2022 年 1 月 24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批准《信访工作条例》,2 月 25 日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发布,并自 5 月 1 日起施行。这部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全面规范信访工作的党内法规,成为信访工作法治化的标志性成果,其明确规定,中央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负责全国信访工作的统筹协调

、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由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以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担任召集人,中央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国家信访局,且联席会议根据工作需要召开全体会议或者工作会议,对涉及信访工作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信访事项的处理意见,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请示报告。

在此次会议上,陈文清着重指出,要以坚持再坚持的定力,把信访工作法治化不断推向深入、取得更大成效。坚决纠治 “应受理而不受理、应办理而不办理、应追责而不追责、应查处而不查处” 问题。此前,陈文清曾在《求是》杂志撰文阐述,信访工作法治化具体任务涵盖推进预防法治化、受理法治化、办理法治化、监督追责法治化、维护秩序法治化等 “五个法治化”,要求信访部门分清性质、明确管辖、转办督办到位,职能部门对信访事项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按时处理

到位,监督部门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公职人员坚决问责到位,政法机关对相关违法犯罪行为及时依法处理。

尽管信访工作法治化已取得诸多成果,但在实际工作层面仍存在一些亟待加强和改进之处。例如,部分地方仍存在 “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案结事不了” 等情况,严重影响群众合法权益的保障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为进一步落实好信访工作法治化,此次会议明确了两个重点工作。

其一,制定并打通信访 “路线图”,注重程序推进,强化实质解决。信访 “路线图” 根据信访工作法治化具体任务制定,明确了预防、受理、办理、监督追责、维护秩序每一个环节的流程和要求,堪称做好信访工作的行动指南。从 2023 年 7 月省部级干部信访工作专题研讨班上提出 “要制定信访工作路线图”,到同年底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全国视频会议强调 “信访统计、通报、考核每一项工作,都要围绕目标任务、根据信访‘路线图’,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程序进行”,再到 2024 年 7 月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现场会上要求 “要打通‘路线图’,以程序推进保障实体解决”,陈文清在历次会议上反复强调 “路线图” 的重要性。在 1 月 7 日的会议上,陈文清再次着重强调,要以打通 “路线图” 为关键,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从中央、省级向市、县、乡层层深入推进,确保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理,每一项诉求都依法推进。

其二,要强化督查督办和精准追责,坚决纠治问题。“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有效的监督和精准的问责是推动信访工作责任落实的重要保障,也是确保信访事项化解到位的关键所在。国家信访局局长李文章曾明确指出,推动对不依法履职导致信访问题、不依法解决信访问题等问责追责成为常态。对失职失责典型问题要盯住不放、严肃处理,必要时进行通报和曝光,同时,把工作重心放在解决问题上,严防 “层层加码”“变形走样” 等问题的发生。陈文清在 7 日的会议上强调,要改进通报、督办、考核工作,压实职能部门责任,坚决纠治 “应受理而不受理、应办理而不办理、应追责而不追责、应查处而不查处” 问题。此次会议部署的一系列举措,将有力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迈向新台阶,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