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点名整治“校园餐”,233名孩子中招,家长强烈呼吁!

2025-07-15

我是肆人。


近日,甘肃天水市某幼儿园被查出233名幼儿血铅异常,官方检测发现,该园早餐和晚餐食品样本中的铅含量超出国家标准两千多倍。家长的震惊、孩子的伤害、迅速将“校园餐”安全再次推上风口浪尖。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涉案人员竟使用标明“不可食用”的彩绘颜料制作发糕和卷肠包,只为吸引孩子、留住生源。而与该幼儿园相关联的其他幼儿园,经检测,采样结果均正常。这起事件,不只是食品安全事故,更是一记监管失守的警钟。


01公众呼声,家长的焦虑与其说这起事件令人愤怒,不如说它击中了社会对“校园安全”最敏感的神经。孩子吃了什么,家长完全不知情;食品从哪里来,有无资质无人可问;监管巡查是否到位,程序成了“走过场”。公众的愤怒,源自知情权缺失、监督链脱节、责任压不下去。

当一顿饭都吃不安心,家长又怎敢放心把孩子交给学校?孩子的饭碗,怎么就成了谋利的“工具”?事件发生后,公安部门依法刑拘了包括幼儿园园长、投资人在内的8名涉案人员。甘肃省纪委监委也启动问责调查程序,将对属地管理、行业主管、监管责任落实等进行系统倒查。
02“校园餐”,暴露出多少监管死角?231名血铅异常孩子的身后,是几个令人痛心的问题:

  • 制度落实为何只停留在纸面?
民办园众多,监管力量薄弱,从食材采购到人员培训几无有效制度穿透。
  • 从业人员资质谁来把关?
涉案厨工非专业出身,无培训、无安全意识,凭一己喜好“染料入饭”。
  • 监管责任压到位了吗?
园所日常巡查流于形式,食品留样成摆设,“不出事就没人查”的惯性暴露无遗。

天水市相关负责人已承认“监管培训严重不足”,纪检监察部门也已介入开展问责调查,涉及的责任链条正在一一厘清。与此同时,天水市政府多次公开表示,将全面排查所有民办园所食品安全问题,彻底堵住监管漏洞。教育、市场监管、卫健等多部门联合开展大整治,重塑全市校园食品安全链条。
03教育部点名整治“校园餐”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规范管理提升年行动》通知中,将“校园餐安全”明确列为重点整治对象第一项,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三年行动计划部署要求

  • 严查校园餐采购、加工、留样、储存各环节
  • 对利用餐饮谋利、私设供货渠道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
  • 建立“问题校园餐”举报机制和动态追踪制度
  • 倡导“互联网+明厨亮灶”,提升校园食品透明度
  • 推动地方党委政府压实监管责任、强化园校培训与制度建设。
“点名批评”,制度倒逼、责任下压、机制重塑的全链条动员。食品安全,不再只是食堂的事,更是党政部门的政治责任。这一事件的代价惨重,后果深远但我们也必须在痛点中找到变革的锚点,真正织密“从菜市场到餐盘”的全过程监管链条,真正打通“家长反映—学校反馈—部门响应”的快速通道,真正建立让每一口饭都经得起检验的校园守护体系,

推动“校园餐”走出灰色地带,迈向阳光厨房。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