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6
老百姓过日子,都讲究个实实在在,最看不惯的,就是有些人瞎折腾、乱花钱。最近有关部门又有大动作了,新修订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划出了12条“高压线”,不管是当头儿的,不是下面办事的,谁要是敢踩,那麻烦就大了,下面就一起看看都有哪些!
当头儿的注意了——这6种情况,责任跑不了!
1、搞“面子工程”,劳民伤财要问责
有些领导干部一门心思想往上爬,净弄一些对老百姓没有实际意义的事,比如在村里修个没人走的豪华走廊,或者在镇上盖个空荡荡的广场,花了不少钱,对老百姓实际意义不太大,这只为自己的政绩,而没有把百姓利益放在前面的“拍脑袋”决策,必须有人出来负责!
2、对浪费不管,纵容就得被问责
要是你管的地方,大家都大手大脚惯了,开会必摆鲜花,吃饭讲究排场,老百姓气得不行,可你却装作看不见,或者随便查一下就了事儿。这种“老好人”做法就是在纵容浪费,出了事,第一个找的就是你!
3、指使下属违规,“教唆”责任跑不掉
有的领导干部自己不敢明目张胆违规,就偷偷指使下属去做,还说“出了事我担着”这种话。可真要是出了事儿,你这个“教唆犯”确实是跑不掉的,连带着“保护伞”的责任,咱一起算总账!
4、当“甩手掌柜”,签字审批不负责要担责了
该你把关的文件,你看都不看就签字,该你监督的项目,你压根不上心。就因为你的不负责,让公家的钱白白浪费掉了,那你就得为这个结果负责!
5、花钱情况不公开,藏着掖着要追责
按道理你管的地方花了多少钱,你得明白儿地给大家看,要是你不公开,或者是拖拖拉拉的,甚至想用假数据糊弄一下,那就是心里有鬼,想逃避监管,这只能被问责,没跑儿。
6、只要跟浪费沾边,领导责任赖不掉
不管上面5条有没有完全对上号儿,只要你管的地方出现铺张浪费,你作为领导就脱不了干系。别想着钻任何的空子,制度早就把漏洞堵住了!
办事的也别侥幸——这6种行为挨罚没商量!
1、没批就花钱,胆子太大可不行
花公家的钱,得先打报告审批,还没拿到批文就擅自花钱,哪怕是你觉得花得有道理,就凭“先斩后奏”这一条,就能让你吃不了兜着走,记住:公家的钱可不是你自己兜里的想花就花不行啊!
2、造假骗审批,把公家当傻子可不行
为了拿到审批,瞎编数据、伪造材料,就算你要干的事儿本身是没问题的,但靠骗来的审批也是严重违规行为!一旦被发现,没得商量,绝对严惩!
3、批文拿到就瞎改,想咋来就咋来可不行
审批说花100万,你非要花110万;批了建普通办公室,你非得搞豪华装修,这种自以为是的“变通”,实际上还是违规,别以为能蒙混过关,照样会被追责!
4、报销超标、造假套钱,伸手必被抓
住宿费规定300元,你偏要住500元的,拿张假票据,编个名头就想套公家钱,这些行为都是在偷偷占公家便宜,不管金额大小,早晚都会被查出来!
5、只要违规,就别想逃脱
不管上面5条有没有提到,只要是你违反了“节约”的相关规定,就有对应的办法治你,制度可不是摆设,不该伸手却伸手,伸手必被捉!
写在最后:
作为领导干部要明白,公家的钱,一分一厘都来自老百姓的辛苦付出,绝不能乱花钱。这些规定不仅仅是约束,也是在保障大家的利益。咱无论是当头儿负责的,还是下面办事的,都得守好规矩。如果真的发现有违规现象,别怕,尽管勇敢反映,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社会环境才会越来越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