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5
前几天发的文章《论12345市长热线的“越帮越忙”》浏览量达到10万+,评论区留言讨论更是“华山论剑”,从中分析当前12345热线电话的真实情况,存在三个比较大的矛盾。
第一个矛盾是:不合理诉求与片面追求满意率之间的矛盾。
现在的12345热线电话,许多都成了个人不合理诉求的“许愿池”。别管是不是合情合理合法,打就是了。评论区留言了各种千奇百怪、奇葩炸裂的诉求,真是让人匪夷所思,无言以对,毫无解决的可能。
令基层难以应对的是考核满意率。各种奇葩、毫无底线操守的诉求,怎么有可能解决,怎么可能让他们满意?
硬逼基层解决,那就只能走“歪门邪道”了,逼的基层违规操作。
不合理诉求,白白浪费本就紧张的行政资源;片面追求满意率,损害的只能是政府自己的威信。
这是12345热线电话当前最主要的矛盾,也是最为基层所诟病的问题。怎么解决呢?
甲:诉求要过滤,而不是直接转派。12345接线、派发机构,要加以甄别,对明显违背公序良俗、明显不合情理的诉求,直接判为不合理,不予转发办理。
许多地方12345外包,变成了一个单纯的热线机构,不问青红皂白,一律转发,既浪费财政资金,又不办正事,这就是标准懒政。
现在人工智能这么发达,完全可以建立一个热线接派大模型,由人工智能软件来处理。人工智能判定不了的,或者说情况特别复杂的,交由经办部门判定。
乙:提高拨打热线电话的成本。现在之所以这么多的不合理诉求,就是因为成本太低了,就几毛钱,反映错了也没有说法,无所谓了,打就是了。
第一:所有诉求,一律实名,不实名的,不予受理。
第二:判定不合理诉求的,一律面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杜绝部门以此回避责任。
必要情况,可以到诉求人所在的村居,现场公开。
第三:连续三次被判定不合理诉求的,限制拨打热线电话,或者一个月,或者三个月。
如此,既接受了社会监督,又限制了个别人泄私愤,浪费正常行政资源。“许愿池”可以休矣!
丙:弱化满意率考核。增加诉求电话发生率考核。
杜绝了不合理诉求,剩余的多数就是合理诉求,自然还得考核满意率,只是适当弱化。弱化的原因,是为了避免越处理越多,避免部门或者基层自己打电话提诉求,给满意率数据掺水。
建议增加发生率考核,就是要倒逼部门和基层平时把问题消化在萌芽状态,而不是等问题坐大再去处理。
指标的设置可以考核万人发生率,用合理诉求电话数和常住人口数相除,一般千分律就差不多。最起码发生率要比上一年度要少,不能越来越多。
第二个矛盾:部门不作为和基层难处理之间的矛盾。
部门办局资源更丰富,并且现在的执法权多数都在部门办局,解决问题本就是他们的应当之事。乡镇村居许多时候,不具备解决问题的条件和资源。
在政府序列中,部门办局要比乡镇强势的多,甩锅能力也要强的多,所以多数诉求都以“属地管理”的名字压给了乡镇,乡镇再派给村居,最终是村居的同志们扛下了所有。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也有两个建议:
甲:严格按照部门和属地职责范围派单。严格履行职责清单就可以。
乙:办理过程公开。只要是以“属地管理”名义转交基层的,一律公开,接受社会评议。看看哪几个部门在耍威风。
当然,这个矛盾,很难杜绝。因为我们是个单一制国家,下级天生的弱势,无药可医。
第三个矛盾:群众需要与12345难办结之间的矛盾。
从评论看,从平时工作掌握的情况看,有许多问题,合情合理,但就是难以办结。
处理过一个投诉楼上邻居噪音的案子。楼下住户有点神经衰弱之类,对声音特别敏感;楼上人多事多,楼下一投诉,连桌子腿都包上了布,但必要的动静哪能没有。
这种邻里矛盾,满足了甲,就满足不了乙,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你说怎么解决?
这种诉求,大多数都要靠做工作,协调来解决,没有成熟的路径,也提不了更好的建议。
就说这么多,现在的12345热线电话,问题很多,但决不能废掉,只能改进完善,因为:
人民群众需要一个能解决问题的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