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6
我是肆人。
01“跑官要官”,从风气到弊病中国的官场历史上,从不缺“求官”的故事。明清时期“官市”猖獗,买卖官帽成了公开的秘密;近代以来,求官之风更是屡禁不止。在今天,跑官要官的表现更加隐蔽:或是频繁登门套近乎,或是托人牵线搭桥,甚至直接送钱送物。目的只有一个——谋求升迁。“跑”的,是关系;“送”的,是利益。结果呢?一些本该通过业绩脱颖而出的干部,被排挤在外;一些本无才干的人,却凭借手段占据位置。这种扭曲,不仅让能者寒心,更让政治生态蒙尘。
02政治攀附,人身依附比“跑”和“送”更隐蔽的,是政治攀附。所谓“攀附”,就是借势投靠,找后台、拉“天线”。有些人把组织的提拔,刻意包装成某个领导的“提携”;把上下级关系,异化为人身依附。于是才会听到这样的话——“我是某某的人”。这种逻辑的危害极大。干部对组织不再感恩,而是唯上唯私;上下之间不再是同志关系,而是利益链条。于是,小圈子、利益集团便悄然滋生。等到问题暴露,总是“一倒一片”,政治生态一地鸡毛。党章明文规定,党员不得搞团团伙伙、不得搞小集团。这不是抽象的要求,而是实实在在的红线。一旦干部用“依附”代替了“原则”,党内的清明和团结就会遭到破坏。
03组织用人必须走正道
总书记一再强调,干部工作必须突出公道正派,坚持团结和谐、纯洁健康,不允许搞利益集团,不允许搞人身依附。党章同样明确: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骨干,是人民公仆。干部选拔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绝不允许任人唯亲。信号已经很清楚:跑官要官表面是个人升迁之事,实则动摇的是政治根基。治理干部任用中的潜规则,就是治理政治生态的源头。谁敢突破纪律红线,谁就要付出沉重代价。跑官要官、政治攀附、买官卖官,都是零容忍。干部的成长之路,必须回到正道——凭实绩、靠公论、看担当。只有这样,组织的公信力才能立得住,政治生态才能真正风清气正。《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五十四条明确:通过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政治攀附、利益交换谋取政治资本的,情节严重可直至开除党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