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9-05
站在农民角度,时刻关注三农,大家好,我是村哥!今天和大家唠叨唠叨永久基本农田被画错了该怎么办。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永久基本农田错划不用愁!新政策给了"纠错权",这4类地块该调出!
不少农民朋友可能遇到过这样的困惑:出门看到的地全划成了永久基本农田,就连房前屋后种菜的角落、山顶的坡地,甚至河道底下的区域都被圈了进去,更让人无奈的是,自家合法的宅基地因为临时种了菜,也被算进了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可有些地块明明石头多、土层薄,根本不具备耕种条件,却要受永久基本农田的严格限制,给日常生产生活添了不少麻烦。
以往,永久基本农田一旦划定,就像被"钉死"了一样,没人能擅自调出或改用途。就算明眼人都看出是错划、误划,农民想把它改过来,也往往找不到门路,只能干着急。不过现在,这种情况终于有了改变——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出台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办法》,专门给永久基本农田的"纠错"立了规矩,给农民朋友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按照新办法,县级的自然资源部门和农业农村部门,每年都会给辖区内的永久基本农田做"体检"、评状况。要是查出少量不符合要求的地块,就能依法进行优化调整。其中明确规定,"经核实不符合划入条件的地块",必须调出永久基本农田范围,这相当于给错划地块开了"退出通道"。
更关键的是,农民朋友自己也有了"话语权"。如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发现自家周边的永久基本农田里,有该调出却没调出的地块,完全可以主动向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核实建议。收到建议后,自然资源部门会联合农业农村等部门一起核查,只要确实符合调出条件,就会依法调出——这意味着,每一位村民都能当永久基本农田的"监督员",发现问题及时说,就能推动问题解决。
那到底哪些地块属于"不符合要求",该被调出呢?结合相关法规政策,这4类情况很明确,农民朋友可以对照看看:
第一类:连耕地都算不上的地块
永久基本农田的前提是"耕地",要是连耕地的标准都达不到,自然没资格划入。常见的有两种情况:
❶ 非农建设地块:不管是合法盖的房子、厂房,还是没批就建的违法建筑,只要地块性质已经变成了建设用地,就不能算永久基本农田;
❷ 长期种树种果种药材的地块:耕地的核心是"种农作物",比如粮食、棉花、蔬菜、饲料这些,而且一年能种一季以上。要是地块常年用来种树、栽果树、种药材,性质就成了林地或园地,不算耕地,更不能划成永久基本农田。
第二类:坡度超25度的山坡地
永久基本农田讲究"好耕种、易保水",坡度大于25度的山坡地,不仅浇水、施肥不方便,还容易水土流失,根本不适合长期耕种,按照规定不能划入永久基本农田。
第三类:没改造的中低产田
永久基本农田是耕地里的"精华",得是能稳定高产的地。像那些又旱又贫瘠、土层薄、水土流失严重,或者有化学污染、土地利用率低的中低产田,本身产能不行,要是没经过改造提升,就没资格当永久基本农田;只有正在实施改造的,才勉强符合划入条件。
第四类:没法长期稳定利用的地块
有些地块受自然或人为影响,根本没法持续耕种,比如被灾害毁坏、采矿破坏后修不好的地,还有河道里经常被水淹的地。这些地块稳定性差,没办法长期种庄稼,自然不能划入永久基本农田。
其实,发现自家集体经济组织里有不符合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农民朋友主动提出来,不光是在维护自己的生产生活权益,也是在帮着守护真正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毕竟,永久基本农田要的是"真耕地、好耕地",把错划的地块调出去,才能让保护更精准,也让农民的日子更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