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9-23
	 
老刘是某乡镇干部,最近收到了三份请柬:老同学聚会、上级来调研的接待餐、邻居孩子的满月酒。
		
	
望着这些热乎乎的邀约,他却皱着眉头,只因怕“踩线”被人笑话,便统统拒绝了,
		
	
可普通的一顿饭,真就成了触犯纪律的高压线吗?
		
	
答案是否定的——并非所有饭局都违规,有6类“绿灯饭局”,公职人员可以理直气壮地赴约。
		
	
 
前些年部分地区称要严格遵守纪律,于是便出现了极端状况——干部“能不吃则不吃”,“能不见则不见”,
		
	
人情往来本是生活中的润滑剂,却被错认为是纪律的雷区,这样不仅冷了情面,也无益廉洁建设,
		
	
当下纪检监察部门已然明确界限,既要杜绝公款吃喝、利益输送,也要维护正常的人际交流,
		
	
纪律的本意是为交往划定界限,并非禁止正常的人情往来,
		
	
	 
1)家庭聚餐
直系亲属的生日、婚礼、葬礼亲情自然流露,只要不大操大办、不搞变相敛财,就无需顾虑。
		
	
2)单位团建
		
	
年会、集体庆典、文化活动小聚,按单位制度审批、财务合规,属于增强凝聚力的正当活动。
		
	
3)公务接待
		
	
外单位来拜访、上级来调研、合作方来考察这类情况,都得提前审批;
		
	
并且得有明确标准当依据,不能超过规定规格,如此既符合程序要求,还能体现该有的礼貌
		
	
4)老友小聚
		
	
下班后的老同学、老同事、真朋友聚会,自愿AA或各自买单,不带工作请托色彩,轻松自在。
		
	
5)节日活动
		
	
中秋、国庆、春节这类时节,集体慰问或者单位一块聚餐之类的,账目公开且明晰,费用也合规,那是既具氛围,又遵循规定,
		
	
6)商务合作餐
		
	
招商洽谈、合作方案讨论等工作餐,只要流程备案、支出规范、无权钱交易,就属于正常公务行为。
		
	
		
	
与管理服务对象的宴请,特别是涉及请托、送礼的;
下属宴请领导,
		
	
假借婚丧喜庆收取礼金,
		
	
未经审批的公务或商务接待,
		
	
豪饮、涉黄赌等高消费场所,
		
	
打着私人关系幌子搞利益输送——这些不是“警告线”,而是直接的“红线”。
		
	
一旦跨越,不仅毁掉声誉,更有可能付出职位和自由的代价。
 
	04
判断“能不能去”的三问
	
		
	
出门赴宴前,给自己提三个问题,
		
	
1)和谁吃?若对方是管理服务对象,谨慎,
		
	
2谁买单?公款买单或对方结账有利益牵连,要停步。
		
	
3吃的目的?若是为达成私利、预谋利益交换,请断然拒绝。
		
	
其中任何一问答案含糊不清,那就别去了,
		
	
		
	
纪律的意义,并非将温情隔断,而是坚守人格与名誉的防线,
		
	
会交往、善拒绝,才叫真正的分寸,
		
	
老刘翻开那三份请柬,笑了老同学聚会能去、接待餐必须去、满月酒走个小礼去喝杯喜酒。
		
	
这一顿顿饭,吃得稳、吃得香、睡得踏实,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