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9-24
近日,一场覆盖全国招投标领域的专项整治风暴正在升级,从新疆阿克苏到江西鹰潭,从河北到内蒙古,多地财政部门密集发布公告,征集2012年11月以来的招投标违法违规问题线索,时间跨度长达十余年。
进一步深化政府采购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工作成效,拓宽社会监督渠道,充分发挥公众监督作用,现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阿克苏地区政府采购活动中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线索。
这不是某个地区的单独行动,而是全国性的专项整治。江西鹰潭市也在同期更新了招标投标领域系统整治问题线索征集公告,将受理范围明确为“2012年10月以来全市范围内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国有企业采购等领域的项目”。
	
	
	 
		01 行动范围:全国多地统一部署
	 
		近期,全国多个省市相继加入了这场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行动。阿克苏地区财政局不仅详细列出了征集范围,还提供了地区及各县市财政部门的联系方式和地址,方便社会各界提供问题线索。
	 
		河北省财政厅最新发布的政府采购投诉处理决定书揭示了招投标中的另一乱象——恶意低价竞标。在该案例中,中标供应商的价格低于最低合规报价,被认为无法满足招标需求,投诉人的诉求得到了财政支持。
	 
		内蒙古自治区则采取惩防并举的方式整顿政府采购电子卖场秩序。今年一季度,他们就对23家违规供应商采取了失信记录、信用扣分、暂停交易等惩戒措施。
	 
	
	 
		02 整治重点:围标串标与违规操作
	 
		从各地公布的征集公告看,此次整治行动重点关注以下几类违法违规行为:供应商之间存在围标、串标,提供虚假材料谋取中标;采购单位有意规避公开招标、违规设定歧视性或排他性条款;代理机构在政府采购过程中存在倾向性行为、违规收取费用,逾期退还保证金;评审专家未履行客观、公正评审职责等。
	 
		西安市财政局最近就通报了一起评审专家违规案例。在西安浐灞国际港教育局2025年全区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采购项目中,4名评审专家在评审时未按照要求进行独立评审,对主观分进行核对,最终受到警告、罚款及通报批评处理。
	 
		03 历史积弊:招投标领域乱象已久
	 
		为什么多地要将线索征集时间范围追溯到2012年?这或许与招投标领域长期存在的顽疾有关。
	 
		早在2012年,审计署公布的数据就显示,全国共查处工程建设领域违纪违法案件21766件,其中涉及招投标环节的3305件,占15.2%。
	 
		2014年审计署公布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12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更是令人触目惊心。所属抚顺石化分公司等9家单位部分工程建设和物资采购未按规定公开招标,涉及金额超260亿元。
	 
	
	 
		04 典型案例:形形色色的违规手法
	 
		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最近公布了2025年第一批房屋市政工程招标投标领域违法违规典型案例,从中可以看出招投标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的多样性。
	 
		赣州市南康区城市管理局的“南康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新建工程”监理费用共计134.25万元,达到依法必须公开招标规模,却未按规定公开招标。
	 
		中润建安集团有限公司在参与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实验室及报告厅建设项目投标时,投标文件中提供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业绩材料与“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显示的信息不一致,涉嫌弄虚作假。
	 
		还有更恶劣的串通投标案。中集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18家公司在2023年劳动路综合改造及管沟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存在同一人帮数家单位支付保函费用的情况,构成串通投标行为。
	 
		05 监督方式:智能化监测与社会监督并举
	 
		各地不仅在加大查处力度,还在创新监督方式。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已经开始依托智能化监测系统,对电子卖场商品价格实施动态追踪。
	 
		针对价格异常情况,一季度累计预警并督促18家供应商整改,对未按期整改商品的供应商采取下架商品、信用扣分及取消入驻资格等处罚。
	 
		社会各界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供问题线索。举报人需要注明真实姓名及有效联系方式,清晰表达问题发生的时间、涉及的单位及人员、具体的事实经过,并尽可能提供全面的印证材料。
	 
	
	 
		06 未来展望:建立长效机制
	 
		各地正在通过查办案件,注意发现体制机制和制度上的漏洞,建立健全从源头上有效防治腐败的长效机制。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副厅长赵大军表示:“下一步,自治区财政厅将持续完善电子卖场统一交易规则,压实运营机构主体责任,推动商品发布、价格监测、信用考评等环节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全力打造高效、透明、规范的政府采购服务平台。”
	 
		招投标领域的专项整治不仅是为了纠正过去的违法行为,更是为了构建更加公平、透明、高效的市场环境,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新动能。
	 
		招投标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公共利益的安全。这场跨越十年的线索征集行动,预示着招投标监管长效机制正在逐步完善。
	 
		随着数字化监管手段的广泛应用和社会监督渠道的不断畅通,过去那种围标串标、虚假招标、评标不公等乱象将失去生存空间。
	 
		一个更加透明、公平、高效的招投标市场正在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