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9-30
最近,中央纪委正式推动巡视监督向村一级延伸,这可是巡视制度首次全面深入中国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以前可能觉得“山高皇帝远”的村干部们,这次真的要直面中央的监督了。中央纪委的巡视利剑直插基层,覆盖全国50万个村级组织,专治各种“微腐败”和“村霸”。
仅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就有超过1.9万名村干部被立案调查。许多长期被基层搁置的案件,最终依靠巡视线索才得以突破。
一、巡视全覆盖,直抵基层“神经末梢”
这回中央是动真格了。中央纪委与中央巡视办联合部署,将对全国50万个村级组织开展专项巡视。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监督之力真正扎到了根系。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扎实开展对村巡察”,这已经是连续三年在一号文件中强调整治乡村振兴领域的腐败问题。
村级党组织作为党联系基层群众的“神经末梢”,往往处于监督的薄弱环节。这次巡视全覆盖就是要精准刺中基层治理的“末梢病灶”。
二、为什么中央要亲自下场?
简单来说,是因为村干部掌握着农村“最后一公里”的资源配置权。从土地流转到低保审批,从惠农补贴发放到宅基地分配,再到危房改造资金管理,这些事务都涉及大量财政资金。
在熟人社会的治理模式中,村干部任期长、人际关系盘根错节,监督问责往往难以穿透地方壁垒。权力一旦失管,贪腐、裙带、暗箱操作便有了滋生的土壤。
群众反复举报无效的困境,终于要被新的监督力量打破了。
	
	
	 
		三、巡视重点查什么?
	 
		  巡视将紧盯村干部行为红线,主要包括:
	 
		  违规占用村集体土地、资金及其他资源牟利;
	 
		  在危房改造、养老补贴、扶贫资金中吃拿卡要或侵吞;
	 
		  安排亲属承接村内工程或优先分红获利;
	 
		  伪造公章、虚开发票套取国家资金;
	 
		  对群众反映问题敷衍塞责甚至打击报复;
	 
		  操纵村级换届选举过程;
	 
		  长期缺岗、工作懈怠、推诿责任。
	 
		四、巡视如何开展?
	 
		  此次巡视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方法。巡前准备阶段,会根据村社区分类情况,灵活运用“直接巡村”、“乡村一体巡”和巡察“回头看”等方式,强化对重点村的巡察。
	 
		  巡中指导阶段,领导小组成员会实时掌握各组工作动态,把准政治方向;市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室负责人兼任巡察组副组长,为问题线索分析研判提供支持。
	 
		  巡后整改阶段,则采用“集中反馈”和“一对一反馈”相结合的形式压实巡察整改责任,联合市纪委监委和市委组织部压茬推进集中督查。
	 
						五、群众如何参与?
					 
						  普通老百姓也有了发声渠道。各地通过走村入户、设立“码上巡”平台、印发便民联系卡等形式,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巡察监督。
					 
						  建立边巡边改台账、下发立行立改通知书,以多方协商解决、分类督促、回访问效等举措,推动相关问题从严从实整改,及时回应群众期盼。
					 
						  就像舞阳县的例子,巡察组工作人员在入户走访中收到群众反映坑塘安全隐患问题后,立即下发立行立改通知书,要求镇村迅速安排、立即行动,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六、巡视带来什么变化?
					 
						  对村巡察既是党内监督利剑,也是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近年来,许多农村地区信访量同比下降,群众满意度同比提升。
					 
						  这一降一升充分说明,对村巡察贴合群众、纠正偏差,推动村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更好地保障群众的切身利益。
					 
						  巡察利剑直抵基层,不仅守护着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钱袋子,更在广袤乡土上培育着廉洁文化的根系。
					 
						  巡视方案已经在六省试点,后续将向全国推开,预计2025年后实现村级巡视全覆盖。
					 
						  那些习惯于在封闭环境中弄权的村干部,确实需要重新审视手中的权力边界了。当6亿农民的声音有了一条畅通的上达之路,乡村政治生态将迎来一次彻底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