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插手、干预招标投标?6名干部被查,正重点打击这4类乱象!

2025-10-05

招投标领域的“猫腻”再也藏不住了!从医疗设备采购、工程项目到污水处理厂建设,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暗箱操作,最终沦为阶下囚。招标投标本应是公平竞争的“阳光工程”,有些人却利用职权违规干预和插手招投标活动,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国家对此类问题坚定“零容忍”的态度,将“铁拳”重点打击查处。

一、六名干部插手干预招投标被查

图片

  从医疗设备采购到污水处理厂工程,从招标代理入库到水厂建设,这些本该公平竞争的项目,却成了部分干部以权谋私的“摇钱树”,违规干预和插手招标投标。

  印宇鹰,湖南省怀化市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在2015年至2023年间,利用职务便利向某医院负责人打招呼,通过限定竞标门槛、提前告知采购品牌信息等方式,为某私营企业主承揽医疗项目提供帮助,并收受巨额财物。

  黄志文,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委原书记,2013年至2021年间,让某私营企业主提前获取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的招标形式及工程量等重要信息,收受其所送巨额财物。

  刘林平,湖南省长沙环路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2020年通过向相关负责人打招呼,帮助某公司入选招标代理机构库和工程造价咨询库,并收受财物。

许玻,湖南省张家界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2020年至2023年间,在招标公告未挂网的情况下,将项目重要信息透露给某私营企业主,帮助其中标水厂工程建设项目,收受巨额财物。

  庞红伟,开封市水利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在2015年至2024年间,为相关单位和个人在水利工程项目承接、工程款拨付等方面提供帮助,非法收受财物。

  袁东生,顺河回族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兼东郊乡卫生院原党支部书记、院长,2018年至2023年间,通过提前向医疗设备供应商透露预算金额、设备信息等方式,帮助特定公司中标,非法收受财物。

  以上六人均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并被追究刑事责任,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二、国家正重点打击4类招投标乱象!

图片

  当前,招投标领域的腐败和违法犯罪问题呈现出主体多元化、手段隐蔽化、链条组织化的特点。国家正在重点打击以下几类违法违规行为:

      1. 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

  部分领导干部通过“说情打招呼”、擅自决定发包项目、透露保密信息等方式,为特定企业和个人谋取利益。如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陈某某在任县住建局局长期间,违反公开招投标规定,个人擅自决定将相关道路附属绿化工程项目发包给某挂靠公司实施。

      2. 串通投标行为

  供应商之间相互串通,通过投标文件混装、异常一致,投标保证金从同一账户转出,委托同一单位或个人办理投标事宜等方式进行围标串标。例如,在开封市某供暖公司保温管件采购项目招标过程中,耿某明等人通过行贿项目甲方代表、评标专家,暗示评标专家给其所在公司打高分,最终中标。

3. 设置差别歧视条款

  采购人倾斜照顾本地企业,指向特定供应商或特定产品,以供应商注册地、所有制形式等不合理条件对供应商实行差别歧视待遇。

      4. 提供虚假材料

  供应商提供虚假的检测报告、认证证书、合同业绩、中小企业声明函等材料谋取中标。

三、招投标将迎来“史上最严监管”!

图片

  全面数字化监督:2025年底前,全国招投标实现“一网通办”,AI自动识别围标串标,运用大数据监督,通过数据关联、碰撞比对、筛选分析,排查疑似问题。

  黑名单制度:违规企业、专家、代理机构将被全国通报,终身禁入。

  行贿受贿一起查:链条式严查,企业行贿将纳入信用记录,影响贷款、投标资格,对相关责任人实行终身负责。

  招投标领域的腐败,损害的不仅是国家利益,更是每个普通人的生活——高价低质的工程、虚假的医疗设备、漏洞百出的公共项目,最终都要由全社会买单。唯有让每一分钱都花在阳光下,才能真正守护公平正义。如果你发现身边有违规操作,别犹豫,一键举报!

来源:湖南省纪委监委网站、开封市纪委监委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