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0-14
民政部社会事务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院长吴理财表示,当前一些地方殡葬业发展不规范,畸高的暴利诱使部分企业经营者与当地殡葬管理部门、医院、殡仪馆等公益机构形成非法利益关联。一些“葬霸”团伙在“保护伞”下得以横行多年。殡葬服务领域的整体法治化水平亟待提升。
民政部社会事务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生命文化学院院长何振锋指出,当前殡葬领域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均有待完善,殡葬管理、服务、价格、丧葬用品生产销售等方面缺乏顶层设计,不符合行业发展需要。
“由于缺乏准入制度,殡葬从业门槛低,从业人员队伍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且总体较低。”何振锋认为,应高度重视殡葬教育工作,加大殡葬行业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为殡葬行业培养具有生命文化理念的高素质人才。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公安局发布《关于征集尧都区殡仪馆强迫交易犯罪线索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称,该局侦破一起尧都区殡仪馆工作人员涉嫌强迫交易案件。
2025年1月6日,尧都区民政局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就此事回应新黄河记者称,涉案殡仪馆馆长“已经被抓了”。(据1月7日新黄河客户端报道)
《通告》称,尧都区公安局近日侦破一起尧都区殡仪馆工作人员涉嫌强迫交易案件,为彻底查清犯罪事实,现面向社会征集违法犯罪线索:对逝者家属在尧都区殡仪馆遇到的强迫购买骨灰盒,纳入征集范畴。
	
	
	 
		警方发布的《通告》
	 
		警方公开征集犯罪线索很有必要。毕竟,一家殡仪馆如果出现强迫交易的情况,涉及的不是一个人两个人,恐怕是一个群体。那么,这就需要受害者积极回应,提交相关证据,维护自身权益。
	 
		客观来说,殡仪馆出现强迫交易让人十分震惊。毕竟,殡仪馆大多为各地区民政部门下设的事业单位,在一个地区基本有着垄断地位。作为“生老病死”的最后一环,应该给予逝者尊重,减少逝者家属的负担。
	 
		上级民政部门一再强调,要实现殡葬服务经营的公平、诚信,平抑殡葬服务和丧葬用品价格。一些地区为了降低群众负担,一些基本的丧葬费用由政府埋单,就受到了群众的高度认可。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竟然还有殡仪馆见钱眼开,强迫他人购买骨灰盒,简直是利令智昏。此举不仅违背了国家的政策方针,也触犯了法律法规,必然会付出代价。
					 
						查询相关新闻得知,殡仪馆强卖骨灰盒的事情,全国各地时有发生。有的殡仪馆要求自带骨灰盒的家属,提供骨灰盒的发票和合格证;还有的殡仪馆明确要求,逝者家属不买骨灰盒,就要付200元人工装骨灰费;甚至还有的殡仪馆明确发通知,停止为自带骨灰盒的逝者家属提供承接和装灰服务……
					 
						这些“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刁难行为,都有实施强迫交易的嫌疑。然而,对这些涉嫌违法甚至犯罪的行为,各地的打击力度并不相同。有的地方只是对殡仪馆处以行政处罚;有的地方别说处罚了,只是简单要求殡仪馆整改;甚至有的地方,在媒体曝光后,依然没有任何作为。像山西临汾这样果断采取措施,当作涉嫌犯罪行为来进行打击,无疑是大快人心,把案子办到了群众的心坎儿里。
					 
						殡仪馆强卖骨灰盒与殡葬服务的公益底色相违背,就应该重拳出击。殡仪馆馆长“已经被抓了”,面临法律的制裁,这是该有的下场。除了警方的打击,各地民政部门有必要加强行业监督,规范殡仪馆的运营,将国家政策落到实处,让群众能真正得到实惠。如果监管乏力甚至同流合污,有关部门同样应该加强问责。